疫情下的香港保险业何去何从

近年来,香港保险和奶粉、奢侈品一样曾一度成为内地游客赴港必买的“特产”之一。高峰时期的2016年,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数据,内地访客为香港保险业贡献了超过700亿港元的人寿保单,占香港保险业个人业务的四成。

海外保险中目前以香港保险最受欢迎,有重疾、储蓄、养老金、寿险、医疗等多种险种供挑选。各类型客户都可以使用港险完成生活保障、资产配置和传承,以及高端医疗等需求。

以一份典型的储蓄险为例,在小朋友 1 岁的时候开始投资储蓄险,每年投入 7500 美元,投入 5 年总计37500 美元,等小朋友到 20 岁时保单已累积到 8 万美元,可以作为留学需求;如果没有留学,也可以做置业、婚嫁等等安排,提前锁定小朋友的现金流需求。

虽然非香港居民可以购买,只是目前法律规定必须在香港签约。

然而,自2019年6月起,内地赴港游客数量开始骤降;2020年2月起,受疫情影响,香港与内地往来隔离14天的封关政策执行至今。

香港保险业监管局统计显示,2020年度内地访客购买个人人寿产品保单数仅29319份,同比骤降91.5%,保费总额为68.24亿港元,同比下跌84.26%。

“寒冬”仍在继续。据香港入境事务处统计,今年五一假期内地赴港访客仅436人。而2019年五一假期间,这一数字为99.77万人次。

通过这一年多的摸索,香港保险业找到了两个新的出路。澳门和大湾区。

毕马威官网去年6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保险业调查报告》显示,从保费规模上看,大湾区无疑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保险市场之一。从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数据看,截至2019年年末,珠三角九市的平均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为5.46%和0.74万元,大湾区平均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为8.8%和1.4万元,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84%和0.27万元),但大湾区内部发展不均衡,个别珠三角城市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至今仍是一片“蓝海”,大湾区内部庞大的保险需求仍有待释放。

如今,大湾区一体化的推进让粤港澳三地之间的人员往来、企业合作更为密切,催生大量配套保险产品与服务的市场需求。对于保险而言,“粤港澳大湾区”无疑是一个机遇,虽然也会存在诸多挑战,但更是一种使命与责任。同时,国家对大湾区保险业发展亦高度重视。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17次提及“保险”,从互联互通、产品创新、民生保障等方面对区域内保险业发展作了规划。2020年,《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发布,其中也提出支持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设立外资控股的人身险公司。支持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设立外资保险集团、再保险机构、保险**和保险公估公司。支持符合条件的港澳保险机构在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设立经营机构。对符合银行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和现行外汇管理政策的保险业务,进一步便利粤港澳大湾区内地银行为已购买港澳地区保险产品的内地居民提供理赔、续保、退保等跨境资金汇兑服务等。

此前,市场一直在关注“保险通”。香港特别行政区保险业监管局主席郑慕智曾在2019年表示,正在探索落实“保险通”,将仿效债券通、沪港通、深港通,采取封闭管道,让香港保险公司在大湾区从事试点销售结构相对简单、保障成分比较高的产品,而保单期满红利和理赔金必须全数返回内地,有效防范非法活动,并且避免资金外流。

另一方面,香港市场短期无法恢复后,随着澳门旅游业逐渐恢复,保险业也逐步崛起。香港和澳门的产品设计、保费、收益方面基本一致,保险公司及金融监管环境与香港差异小。在澳门签单的内地客户很多都是有境外投保经验,相对比较理性,明确知道自己的投保需求。万通、安盛、宏利等在香港比较热门的保险公司都在澳门设有分支机构。

近日,友邦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李源祥对外表示,澳门去年9月底重启个人游计划,促使内地访客销售在第四季度占友邦保险澳门分公司的年化新保费超过三分之一。友邦保险香港及澳门首席执行官陈荣声透露,目前澳门的内地访客业务占比已回到与疫情前相若水平。

澳门金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澳门人寿保险毛保费达263亿澳门元,较2019年同期逆势增长2.7%。纵观近年澳门保险业的发展,毛保费从2015年的120亿澳门元增长到2020年的263亿澳门元,实现翻倍。

靠谱专业的顾问市场上不好找,找我们是最快的途径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港险生活》,仅限交流学习文章测试使用,图片均来自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观点不代表本网站港险信息网之立场。
(0)
上一篇 2021-05-27 13:39
下一篇 2021-06-01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132-6577-1263

邮件:usd282@126.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9:30-22:30

微信扫一扫
本网站免费提供资料仅作为用户获取信息之目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和推介或邀约客户投资。